首页 > 百家争鸣, 网海拾贝 > 于丹和孔子谁在说假话

于丹和孔子谁在说假话

2010年7月20日 发表评论 阅读评论

第一次知道于丹和她的著作是两年前在一个年轻富有的朋友家里,饭后交谈间朋友给我推荐,说写得很好。说实话,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人,由于诸如“文革”、“批林批孔”的历史运动的余威尚在,在接受所谓正统的学校教育过程中,我们这一代,我想也应该包括于丹教授,其实对孔子以及他老人家的《论语》知之甚少,更别遑论心得。当然,也不排除于丹教授的家庭教育独具中国传统文化风范,使得于丹教授自小熟读《论语》,并在自己后来的人生和求学道路上一而贯之,受益良多。否则不会对易中天教授的提问应声而答: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温度,没有色彩!

我先拜读〈于丹《论语》心得〉,后细读孔子的《论语》,对比之下,很遗憾,在我的心目中,孔子的确没有色彩,于丹却也没有温度。

我的《论语》读本是北京燕山出版社的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指定书目版本,当属正版。说实话,如果我是一个不谙社会的毛头小伙,可能很快就会把这一薄薄的册子看完。但如今年近四十的我,边读边不由自主地边反思、琢磨(毕竟大学专业不是中文),直到琢磨的后怕,反思的冒冷汗。百度百科(我想于丹教授也会用百度)对《论语》的介绍是这样的:‘《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我非常认可百度百科的中肯解释,《论语》全面地反映了孔子及儒家的为君、为政、为臣、为士、为学、为仁思想,在中国二千五百多年前就能有这样深刻的哲学思考,作为一名后代,我首先感到由衷的自豪,进而是强烈的现实震撼!孔子作为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知识分子代表,为了自己的施政理想而不辞劳苦地奔走于各个国家,最终却没有一个国君真正领悟和践履。但是,他对百姓福祉的关注,对执政者的规劝,对读书人的教导,使得孔子的思想对后世潜移默化,影响深远。遗憾的是,后世的当政者或统治者却大都打着孔子“仁政”的幌子,对百姓干着倒行逆施的暴政。

我读孔子,只有一个感觉,孔子是黑色的,而绝不是什么灰色。我就按百度百科对黑色的解释继续展开来去:‘黑色是一种具有多种不同文化意义的颜色,而且黑色一向不会过时。’难道不是吗?孔子的思想历经二十多个世纪的冲刷,逡行二十多个朝代的兴衰,见证中华大地上二十多个民族文化的演义,直至今日仍然是悬在我们每一个理性的中国人头上的三尺神明!

“黑色可以定义为没有任何可见光进入视觉范围,和白色正相反,白色是所有可见光光谱内的光都同时进入视觉范围内。颜料如果吸收光谱内的所有可见光,不反射任何颜色的光,人眼的感觉就是黑色的。如果将三原色的颜料以恰当的比例混合,使其反射的色光降到最低,人眼也会感觉为黑色。所以黑色既可以是缺少光造成的(漆黑的夜晚),也可以是所有的色光被吸收造成的(黑色的瞳孔)。”回首历朝历代,甚至一个朝代里的不同时期,或需要时,就把所有的赞美和荣耀都投向这位老人,过誉而无不及,巴不得让他把人世间的光辉吸尽,而世人却两眼一摸黑。或不需要时,就把所有的诬蔑和脏水都泼向这位老人,至诅而无复加,恨不得将他打入永无天日的十八层地狱!

孔子和他的《论语》就像一个黑色的幽默,几千年来伴随着国人。

我读于丹,只有一个感觉,于丹是冰冷的,而绝没有什么温暖!我就按于丹教授的心得对冰冷的解释继续展开来去。于丹教授的开篇‘天地人之道’首先对国民幸福指数进行诠释,引用的数据声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幸福指数是64%,一九九一年幸福指数73%,一九九六年幸福指数68%。我想知道作为一名博士生导师,于丹教授从哪里引用到这个数据,暂且不说该数据的真实科学性如何,这本《心得》出版于二十一世纪,那么二零零六年的国民幸福指数多少,为何不把数据采集完整?难道于丹教授就是这样在指导博士生做研究?更令人觉得滑稽的是后面的内容——“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进而在‘心灵之道’开篇又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试问,于丹教授作为一名研究型学者,完全以一种形而上的唯心主义来解读《论语》,完全无视孔子“民不患贫患不均”的警示,是何居心?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已颇感凉意,但我还是认真把它读完,直到最后令我读的悲愤和冰冷!

我想于丹教授应该不是真空里长大的,不应该不知道当前的社会现状。试问,如果于丹教授是一名农民工,背井离乡到城里打工,远离留守在家的孩子,没天没日地加班,如何做到内心的满足?如果于丹教授是一名进城打工的女服务员,面对醉酒客人的无理要求甚至动手动脚,但是为了生活不得不忍气吞声,如何做到内心的勇敢?如果于丹教授是一名泥瓦工,为城市建设辛劳付出却连一个阳台都买不起,竟会受到漂亮售楼处小姐的白眼,如何做到内心的风骨?如果于丹教授是一名留守儿童,两三年见不到父母,面对网吧的诱惑和囊中的羞涩,如何做到内心的定力和理想?孔子当年游历各国,亲历百姓疾苦,《论语》满篇透出对芸芸众生的深切关爱和对执政者施行仁政的殷切期盼。如果于丹教授学习《论语》却做不到勇敢地面对社会现实,去大胆地真实解读内心感受,我建议于丹教授还是先去学习德国哲学家埃里希﹒弗罗姆的《爱的艺术》,弗洛姆会告诉我们如何担当一名知识分子应该承载的基本使命——知识分子有一基本的任务要执行,要首先执行,最后执行和经常执行。他的任务就是探索真理和宣讲真理。孔子作为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代表,把所有的真理都写在《论语》里,而今天的于丹教授作为一名罩着众多光环的知识分子,却把所有温柔的谎言都写在《论语心得》里。其实,于丹和她的《论语心得》就像一个冬天里北方屋檐下悬着的冰锥,看着很美,但小心扎手。

真话就像黑色的煤炭,外黑内炽,经久不衰;假话就像诱人的冰淇淋月饼,外甜内冰,一会儿就化……

BW中文网会员:青铜 buy lasix Bactrim Online Buy pamelor Buy Wellbutrin SR Online Pharmacy No Prescription Needed

分类: 百家争鸣, 网海拾贝 标签: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评论.
  1. 本文目前尚无任何 trackbacks 和 pingbacks.
您必须在 登录 后才能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