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档

‘城市心情’ 分类的存档

中国首位!西安姑娘无氧登顶14座8000米以上高峰

2024年10月17日 没有评论

10月9日,何静登顶希夏邦马峰。

10月9日,何静登顶希夏邦马峰

10月9日,何静登顶希夏邦马峰


无氧攀登是指在登山过程中全程不使用辅助氧气,对攀登者的体能和意志力是极大的考验,尤其是在海拔8000米以上,空气中氧气含量极低的环境中。
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独立山峰均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希夏邦马峰位于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境内,是世界第十四高峰,也是唯一一座完全位于中国境内的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峰。

何静自2017年起开始无氧攀登。她先后成功登顶了马纳斯鲁峰(2017年)、马卡鲁峰(2018年)、安纳普尔纳峰(2019年)、道拉吉里峰(2021年)、珠穆朗玛峰(2022年)、洛子峰(2022年)、乔戈里峰(2022年)、布洛阿特峰(2022年)、干城章嘉峰(2023年)、南迦帕尔巴特峰(2023年)、迦舒布鲁姆II峰(2023年)、迦舒布鲁姆I峰(2023年)以及卓奥友峰(2023年)。希夏邦马峰是何静挑战无氧登顶14座8000米级山峰的最后一站。

热爱
8000米高峰、女性、无氧,这三个词组合在一起令人惊叹。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何静说,因为热爱登山。

何静是陕西高陵人,生长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18岁以前的她从未见过山。直到2006年,她才第一次见到秦岭。她说,看着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自己心里不禁问道:那边更高的山是哪里?有什么样的风景?探索的种子在那一刻埋下。
之后的几年,何静一直热衷于徒步、登山等户外运动。2012年,在朋友的邀约下,何静去了四姑娘山,这是她第一次攀登雪山。“接近顶峰时,看到霞光照在白茫茫的雪上,发出金色的光芒,那一刻我感觉人是如此地渺小,而天地是如此的广阔,也释然了生活中的纠结和痛苦。”

2018年4月27日,何静在攀登马卡鲁峰途中。
从四川到甘肃、青海,再到新疆,国内大大小小的雪山何静几乎登了个遍。在她看来,每一次登上雪山看到的景色都不一样,每次重新出发都有新的心情。“登山让我感到快乐。”
追求热爱的过程中也经历过痛苦。

2021年何静开始向珠峰发起挑战,当时还没有中国人成功无氧登顶珠峰。“我不仅是想完成自己的梦想,还想能通过自己做一些事为国家献礼。”但由于当时错过了冲顶的天气窗口期,最终何静登顶失败。
一天在加德满都的大街上,她买了一张地图,独自徒步前往珠峰。看到珠峰那一刻,何静再也不压抑了,对着这座巍峨的雪山,放声大哭。“看到珠峰那一刻我想明白了,我就是为它而来的,我决定要做的事,就一定给自己一次机会,人如果连选择尝试的机会都放弃了,那就真的是失败了。”

2022年5月14日上午,何静终于成功无氧登顶珠峰,成为中国首位无氧登顶珠峰的女性登山者。
2022年5月14日,何静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阅读全文…

刘晓明大使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旗舰高端访谈节目“安德鲁·马尔访谈”

2020年7月21日 没有评论

2020年7月19日,刘晓明大使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旗舰高端访谈节目“安德鲁·马尔访谈”(The Andrew Marr Show)现场直播专访,阐述中方在香港、华为、新疆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主持人马尔以一贯的偏见指责中国香港、华为、新疆等问题,被刘大使一一驳回,双方交锋激烈。

刘晓明大使接受英国广播公司旗舰节目“安德鲁·马尔访谈”直播专访

专访实录如下:
马尔:欢迎大使先生。我想首先谈谈香港的情况,在香港,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和言论自由是否仍然得到尊重?

刘大使:完全得到尊重。有人拿香港维护国家安全法说事,事实上,国安法旨在恢复香港的正常社会秩序,保护的是绝大多数人的权利,针对的是极少数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马尔:我想提醒观众国家安全法实际上说了些什么。它说:什么行为属于违法将由北京而不是香港决定,抗议者仅因使用标语牌就可能被捕,警方无需搜查令即可进入建筑物进行搜查,审判可以在没有陪审团的情况下秘密进行。这些法律条款显然违反了中国“一国两制”的承诺。

刘大使:这些信息是完全错误的。我不知道你是否读过香港国安法。首先,香港国安法开宗明义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为什么要实施国家安全法?基本法第23条授权香港特区就维护国家安全自行立法,即我们常说的第23条立法。但23年来,由于反对派的干扰和麻烦制造者的恐吓,相关立法迟迟未能完成。维护国家安全历来是中央政府的职责所在。

马尔:你提到麻烦制造者,但是根据我们节目观众所尊重“大赦国际”组织称,随着香港当局逐步采用中国大陆模糊且包罗万象的国家安全定义,香港人享有的和平集会、言论、结社自由的权利迅速受到侵蚀。

刘大使:“大赦国际”没有任何信誉可言,因为他们制造了大量了污蔑中国的不实之词,对中国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好话,从来没有一句客观的评论。去年我曾和你讨论过香港形势,面对当时的动荡和暴乱,任何负责任的政府都必须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马尔:香港现有的法律相当有力了,难道还不够吗?如果真的有人在香港制造麻烦、扰乱香港,可以用现有法律对付他们。
阅读全文…

人民日报评澳媒篡改中国国徽事件:突破道德底线

2020年4月28日 没有评论

人民网-人民日报2020-04-28

近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每日电讯报-垃圾杂种报》篡改中国国徽图案,恶意把新冠病毒与中国相联系。国徽是主权国家的象征,神圣不可侵犯。澳大利亚这家没有道德底线的报纸把疫情政治化、将病毒标签化,置基本正义于不顾,突破道德底线,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这种恶劣行径不可纵容。

新冠肺炎疫情堪称一次全球道德检视,能够验出文明成色。媒体是历史的记录者,应当自觉涵养道德操守,自觉坚持和捍卫人类文明基本价值,守住人类文明底线。国旗国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凝聚着所有国人民的深厚感情,代表着所有国的崇高尊严。澳大利亚这家报纸公然借疫情污名化中国,煽动种族主义,此举与现代文明背道而驰。

病毒溯源是严谨的科学问题、严肃的专业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世界卫生组织多次强调:“关于任何疾病的来源,任何地方都有可能。”16名国际卫生法学家日前在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文提醒,基于恐惧、谣传、种族主义和仇外心理的做法,无法将人们从新冠肺炎疫情这类突发事件中拯救出来。澳大利亚这家报纸不顾世卫组织和国际卫生法学家的明确警示,公然违背《国际卫生条例》的明文规定,令人不齿。

媒体报道要基于事实、出于良知。世界有目共睹,中国为捍卫人类生命权和健康权作出了积极贡献。切实遵循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原则,中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不断巩固。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弘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中国积极参与并推动抗疫国际合作。无论是在国内抗疫战场上取得的成效,还是在全球合作进程中发挥的作用,都不容抹杀。澳大利亚这家报纸对反映这些客观现实没有兴趣,却以其固有的意识形态偏见,玩弄颠倒黑白的把戏,露出其毫无职业操守的底色。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击战,是一场拯救生命的赛跑,任何有良知、负责任的媒体,都应当为推动全球合作、共同抗击疫情发挥建设性作用。《每日电讯报》就是哗众取宠的小丑,不顾中国驻悉尼总领馆的交涉和谴责,一再借疫情恶意诋毁中国。早在4月1日,中国驻悉尼总领馆就致信该报,批驳其充满傲慢和偏见的疫情涉华报道。此后该报再次上演同样戏码,并在中国驻悉尼总领馆对其进行谴责后,公然在4月23日发表文章称篡改中国国徽的图片“出色”,以耍赖手段继续抹黑中国和中国人民。看来,这家臭虫媒体选择站在客观公正的对立面,已是铁了心。

事实不辩自明,公理自在人心。英国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最近连续三天在三个平台分别用中英文推送社论文章《停止新冠病毒的污名化》。文章坦言,世卫组织2月提出新冠肺炎正式命名时,对那些错误地将新冠病毒与武汉和中国关联在一起的人和组织进行了提醒,包括《自然》。《自然》杂志在文中郑重写道:“我们当初的做法确实有误,我们愿为此承担责任并道歉。”与《自然》杂志及时澄清谬误的负责任态度相比,《每日电讯报》尤显狭隘和阴暗。

关于新冠病毒的种族主义言论,以及由此引发的种族歧视、种族矛盾、种族冲突,都是对现代文明的公然挑衅。国际社会理当共同抵制这种挑衅,世界上所有负责任的媒体都应当坚定选择正义,共同守护人类文明基本价值。

澳大利亚总折腾,像粘在中国鞋底上的口香糖

2020年4月28日 没有评论

原标题 – 胡锡进:澳大利亚总折腾,像粘在中国鞋底上的口香糖

胡锡进微博截图

胡锡进微博截图


澳大利亚政府近日跟着美国对中国的指责跳得很高,老胡一直顾不上它,一篇针对澳大利亚的环时社评也没写,我的微博、视频胡侃还有推特都没有提它。主要是担心写了说了没人看。澳大利亚就那么大分量,我过去写的澳大利亚的东西,市场效果都很差,很多时候比写新加坡还差,可能是新加坡离中国更近。

  不过澳大利亚总在那折腾,我感觉它有点像粘在中国鞋底上的嚼过的口香糖,有时你不得不找一块石头把它给蹭下来。
  今天老胡提这么几句,告诉国人,那个遥远的国家又在不停的帮美国咬中国。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了,具体内容太细了,估计大家未必感兴趣。
  最后我要善意提醒大家,美国与中国的关系下降多大幅度,澳大利亚同中国的关系就会大概率下降同等幅度。它对美国的配合比英国大多了。新冠疫情后,大家与澳大利亚做生意,送孩子去那里读书,都需要有更多风险意识。
  我希望中澳民间关系不因政治原因出太多动荡,但从澳政府的表现看,他们越来越政治挂帅,很难不影响澳大利亚社会对中国的态度。所以风险的确很大,未必以我们善良的想法为转移。

来源:胡锡进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