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这肋瑟是我最反感的LJ之一。由于他的存在,每年让春晚馊味变浓。
今日,传来赵肋瑟现了原形,不再上春晚,却是大快人心。该回哪裹者棉袄就去哪吧!老了巴基的还出来恶心人。
以往,由于有了赵本山之流的存在,春晚落入程式化的狂欢套路,表现出某种讨好主流话语的媚权意识,未能真正尊重公众的精神世界,缺乏公共责任担当;亦是在过度趋利媚俗中丧失文化尊严,沦为某些文化主体或背后利益集团的捞钱工具,有些节目甚至是另一种文化亵渎。
赵本山是普通民众较为恶心的肋瑟之一,这次推出,预示着中国新春晚的开始。也是一种普通民众的心声的普遍反映。
让这个媚俗、媚权又媚钱的赵本山赶紧滚远些吧,离我们视线远些,咱要去给狗喂饭啦。以后谁要是将赵本山这肋瑟和我家小黄相提并论,我和他急。阿堵物怎能与狗并称???
别了,赵肋瑟。
Column: What The Next Speaker Must Do
我成长于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一座山丘上的小房子里,有11个兄弟姊妹。我父亲经营着一家名叫“安迪咖啡”(Andy’s Cafe)的酒吧,是我祖父安德鲁•博纳(John Boehner)在1938年开的。我们不是很富有,但对已有的一切都心存感激。我们对华盛顿也想得不多。
这一切在我经营一家小企业的时候发生了改变(我最终把它打造成了一家成功的企业)。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政府是如何阻碍创造就业、扼杀繁荣的。这促使我与政府打交道,并最终进入了国会。
许许多多美国人也有过同样的体会。他们在华盛顿身上看到了权力的傲慢(请问哪一个国家的民众看不到本国权利所带代表的无端傲慢与偏执?)。他们看到国会不倾听民声,掌控它的领导人似乎不问现实,不屑理会甚至鄙视美国人对他们政府的愤怒,以及美国人在就业状况不佳的经济形势下所面临的种种挑战。
过去两年中,政治版图已经被永久重划了。民选官员的贪大求全──体现为庞大的“刺激”支出,永久性的援助,以及各种强制纳税人补贴不负责任行为的政策──已经唤醒了我们国民性格深处的某些东西。这导致公民们爆发了要求政府缩小规模、增强责任的激进运动,并在周二的选举中对华盛顿说不。
I grew up in a small house on a hill in Cincinnati, Ohio, with 11 brothers and sisters. My dad ran a bar, Andy’s Cafe, that my grandfather Andrew Boehner opened in 1938. We didn’t have much but were thankful for what we had. And we didn’t think much about Washington.
That changed when I got involved with a small business, which I eventually built into a successful enterprise. I saw firsthand how government throws obstacles in the way of job-creation and stifles our prosperity. It prompted me to get involved in my government, and eventually took me to Congress.
Millions of Americans have had a similar experience. They look at Washington and see an arrogance of power. They see a Congress that doesn’t listen, that is ruled by leaders who seem out of touch and dismissive, even disdainful, of the anger that Americans feel toward their government and the challenges they face in an economy struggling to create jobs.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has been permanently reshaped over the past two years. Overreaching by elected officials — in the form of pork-laden ‘stimulus’ spending, permanent bailouts, and policies that force responsible taxpayers to subsidize irresponsible behavior — has awakened something deep in our national character. This has led to a surge of activism by citizens demanding smaller, more accountable government and a repudiation of Washington in Tuesday’s elections.
阅读全文…
在中国总理温家宝参加纽约联合国会议,发出钓鱼岛风波以来中国高层公开谴责日本的呼声,以及拒绝会见日相菅直人之后,日方态度突然转弯,日本那霸地方检察厅24日决定放还被其非法扣押的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放还的理由是:“考虑到了对日本国民的影响以及今后的日中关系”,不过,为了掩饰突然转弯的尴尬,那霸地方检察厅称,将以“保留处分”的形式放还詹其雄。
为何放人?很简单,中方政府的“间接施压”发生了直接效果,主要体现在:停止了人员交流,不顾损失展开了经贸“制裁”,甚至于逮捕了“违法的日本公民”等,这些举措导致日本国内“举国一致”的舆论发生了变化。但从国际舆论的角度来看,日本软化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事件激起了中国民众的极大愤怒,虽然两岸三地的保钓活动在政府的约束之下,难以大规模展开,但海外华人全球规模的保钓活动已经风起云涌,这对日本产生的国际压力难以估计,更为严重的是,在美国副总统拜登发言相挺日本,称中美关系必须经过东京之后,让北京猛醒,认识到要使钓鱼台风波解开死结,中国需走华盛顿的“门路”,温家宝奥巴马会谈就是开始,日本体认到,如果中国不计代价,与美国修好,让美国在钓鱼台风波上改变立场,那日本的“钓鱼台领土之说”便可能土崩瓦解,事实上,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罕见撰文,称从日本古地图来看,钓鱼岛就是中国领土,美国不会为几个荒岛,与中国展开核战争,这样的呼声,比中国外交部的照会更加管用,日本无法充耳不闻。
问题是,日本宣布放人,是否就是中国的胜利?恐怕不是。
首先,宣布放人的是那霸地方检察厅,是原来准备“司法起诉”中国船长的单位,而非日本政府,这印证了日本政府的一贯主张,一切听从国内法的行事。不仅如此,从国际公关的角度来看,一个地方的司法机构,尚可考虑对日本国民的影响和中日关系大局,显示的是日本的司法文明。
第二,日本通过这次扣留,已经启动国内法,彰显钓鱼台主权,放人之际,也没有承认非法扣留,钓鱼台领土主权的争议,没有丝毫让步,唯一就是给了中国政府“最后的面子”。
第三,日本民主党通过此次风波,扭转了日美关系,转移了冲绳驻军问题上日本民众对民主党政府的压力,更为自卫队的扩军找到了充分理由。而民主党的“明日之星”——外长前原诚司一举成名,宛如小泉时代的安倍晋三在对待朝鲜绑架日本人问题上持强硬姿态而获得后来成为首相的资本。
如果钓鱼岛风波就此落幕,中国沾沾自喜,以为打了大胜仗,随后回到常态,一方面压制民间保钓,一方面放任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管辖权,那么,这一场风波的结果,中国还是输家。因为谁都知道,中国船长总会回来,“无条件释放”其实是一句空话,而钓鱼岛并没有回来。中国为了一个船长,大动干戈,而钓鱼岛领土则视而不见,在某种程度上会增加国际社会认为“中国不理性”的印象,中国威胁论难以消除。
中国应该怎么办?
包机接回船长,这其实只是第一步,如果中国认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船长是被非法扣押,那么,应该允许船长在中国法院打官司,控告日本非法扣押期间对他和家人造成的损害,要求日本进行赔偿,中国的司法系统敢不敢接这个案子,考验中国对钓鱼台领土主权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司法之战,也是国际社会喜闻乐见的解决争端的最好的途径、最理性的途径,因而最符合普世价值。以一场司法战开启中国拿回钓鱼岛主权的契机,才可以让中国从“输”走向“赢”,也让国际社会感受中国“以法治国”的诚意,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丁果
其实,背景很简单,在多年以前,卑劣的美国将钓鱼岛转交给肮脏的日本实际控制(美国佬不仅卑劣,而且非常奸诈),已经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狼子野心,昭然若揭。——韦斯特加注
很多美国人和韩国人悄悄告诉我,绝大多数日本人事吃屎长大的,没有记性,只剩下劣根性,鼓吹愚昧的武士道精神,看来所言甚是。
中日钓岛撞船,在双方你来我往交锋半个月之久后,终于以日方放人暂告一个段落。就在放人的前一天,事态还在朝着更加严峻的方向发展,面对中国高压,日本没有丝毫妥协迹象。晚间,中国以擅闯军事禁区非法录像的名义,扣查了4名日本人。就在短短的一夜过后,日本的态度突然大转弯,宣布释放中国船长詹其雄。
较量只是暂告段落
是日本对中国妥协了吗?或者,是中国外交取得了对日本的“又一次胜利”吗?面对即将归来的詹其雄,西蒙周并无一丝高兴的心情。詹其雄回来是早晚的事情,要回船长也不代表事情一了百了。重要的是,日本利用此次撞船事件,达到了它想要达到的目的:向国际社会明确宣示了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事实上的控制权和领土主权。在达到目的的前提下,何时放人的主动权就完全操控在日本手中。在事态已扩散至经济文化等层面,且两国总理也明确表态后,日本政府选择了转向放人,既给了中国一点面子,也顺势给自己解了套。
所以,詹其雄归来,只意味着中日之间一场外交较量的第一段落暂告结束,日本赢了实在的里子,而中国只赢了虚浮的面子。面对这场30多年来少见的极端事件,中国外交需要进行全方位反思。无论是“韬光养晦”,还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通过此次事件深思开去就会发现,中国外交一直奉行的这些基本原则和思路,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
日本此次所以敢于采取迥别以往的处理方式,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它完全忽略或有意忘记了中日之间曾经达成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共识,所以,它悍然以日本国内法的名义逮捕了詹其雄。这既是对曾有共识的背叛,也是对中国的公然挑衅,更是一次针对中国外交基本思路的实践检验。而检验的结果很不幸,尽管中国方面为此共识背负了国内沉重的压力,但落实到行动上,日本反馈回来的,就是事实上的不承认。
道德信用无济于事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出发点无疑是与人为善的,但面对类似日本这样的国家,仅仅依靠道德信用作为执行力的基础,则无异于自欺欺人。谁都知道当年日本是如何一方面忽悠美国,另方面又磨刀霍霍,并最终将珍珠港炸得稀巴烂,对待这样的国家,更应该学习美国的做法:依靠强权改其宪法去其军队,并将其彻底制服。当然,中国不是美国,也没有美国的实力,和平年代更无这样做的必要。但中国遇事一味缩头,客观上造成软弱可欺的形象,由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就失去了平衡基础。要落实这样的共识,最为需要的,是要有一个强势而不欺负别人的政府,更要有一个能确保言而有信、信而能行的威而不霸的外交方针。
邓小平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为中国外交确定了“韬光养晦”的基本原则,当时,中国国力尚弱,需要在夹缝中为自己求得发展空间,所以,中国需要“敛藏光彩”和“收敛锋芒”。世异时移,在中国GDP跃升为世界第二后,“光彩”和“锋芒”无论怎样也无法再“敛藏”。中国的客观存在,已被别人视为威胁,在别人寻求反制而自己又一味示弱的情况下,只能被别人当作“老实人好欺负”。
是否转型尚待观察
此次的撞船事件,日本为中国外交敲响了警钟:仅仅与人为善,除了能证明自己的善良外,并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要落实“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中国需要建立一整套确保具有执行力的机制,这包括,如果有人单方面撕毁协议背叛共识,中国在外交、法律、经济、军事等层面如何进行反制,要让对方付出代价买个明白,“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有底线不能触及的,是必须不折不扣执行的。所以,詹其雄归来,并不意味事件的结束,中国仍需要对日本保持一定力度的反制,必须得让日本付出代价清醒过来。这样做的意义在于,避免日本再蹈覆辙,避免南海诸国有样学样。
中国政府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有据有理有力,反应层层推进,反制级级加码,一改以往软弱可欺的形象,有了点怒而生威、威而不霸的意思。在疏导民情民意方面,更是煞费苦心,做到了既有疏又有导,避免了擦枪走火,确保了事件能在外交层面得到初步解决。这一切,是否意味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转型,尚需时间观察。
路透博客: 西蒙周/文 作者现任香港商报副总编辑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