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酸奶是百年骗局!诺奖得主惊世谎言造就万亿产业…

2019年6月25日 没有评论

首先要告诉大家:酸奶那些所谓增强免疫力、美容养颜的功效全都是酸奶厂商的炒作。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表明:酸奶具有减肥、美容等功效……
酸奶的功效其实源于学术圈一个蛮火的故事,这个骇人听闻故事的主角是俄国生物学家梅契尼科夫。
他在1908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被尊称为“人类免疫学之父”,很多增厚高中生物书的知识都是他发现的。然而科学家玩套路谁也拦不住。
他在晚年变成了一个大骗子,把酸奶的功效吹嘘得神乎其神,时至今日,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依然被他欺骗着。
1899年9月,梅契尼科夫在法国报纸《le matin》上声称保加利亚人是全世界最长寿的民族,在该国的一个原始村落里他发现了一种叫做“酸奶”的神秘饮料,他还生成这个村落里每20个人当中就有一位百岁老人,长寿率大大高于其他地区。

最后,他表示保加利亚人之所以长寿极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爱喝“酸奶”,这篇文章勾起了法国民众的好奇心,民众开始向报社寄信询问怎么制作酸奶,在哪里可以买到酸奶。
两个月之后,梅契尼科夫发表了一篇论文,声称在保加利亚人爱喝的酸奶中,发现了一种非常神奇的物质被他称作“保加利亚乳酸菌”,只要每天食用这种“乳酸菌”人人都能活到150岁。
梅契尼科夫心知肚明乳酸菌只是一种很普通的微生物,无论怎么吃都不会长寿但他还是说谎,因为他为的不是人民的健康,而是为了赚钱。面对这位权威大科学家的言论,毫无提防的法国民众再次沸腾了,询问“乳酸菌”的信件塞满了报社的信箱。上了年纪的老年人们登门造访,全都推心置腹地说“我不想死”,甚至在他面前下跪,祈求他给一点乳酸菌。
梅契尼科夫自导自演的恶意营销收效甚好,他非常满意,整个计划还剩下最后一步就是要圈钱了。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勾结食品厂商在巴黎开设了4家“乳酸菌工厂”,通过他的指导生产固体状乳酸菌药片。

在法国民众的强烈期待下,乳酸菌药片一经上市立刻遭到哄抢,供不应求。梅契尼科夫从中抽成,赚得盆满钵满。
到了1904年,手握大量黑心钱的他丝毫没有就此罢休的意思,反而发起了更大的一轮骗钱计划——他开始到欧洲各地做巡回演讲,讲座场场轰动,向他索要乳酸菌的声音在会场内此起彼伏。

1904年6月8日的巴黎,在法国农业学会的报告厅里,梅契尼科夫发表了题为“Old Age”的演讲。在这场演讲中他声称酸奶比乳酸菌片的长寿效力更大,喝酸奶可以让人活到200岁,头发永远不会变白。在演讲的最后,他故意公布了酸奶的制作方法,以此吸引投资。
在这场荒谬的演讲结束一个月之后,法国境内涌现了数十家,专门生产酸奶的工厂,世界酸奶产业在一场巨大的骗局中诞生了。

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开始为了长寿而喝大量的酸奶。“喝了就能长寿”这个卖点实在太吸引人心,短短五年之后世界酸奶的产量从零,跃升至年产1180万加仑的水平。
1908年,正值酸奶和乳酸菌骗局的最高峰,而在那一年瑞典皇家学会竟然把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给了梅契尼科夫,看来诺贝尔奖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啊…

手捧诺奖的他在世界范围内变得更具权威而为了提高酸奶的销量,他把酸奶的功效描述得更为离谱。他告诉法国《费加罗报》的记者:我这里的最新研究显示,喝酸奶可以让人轻松活到2000岁,甚至可以长生不老。
此语一出随即在欧洲引发了又一波,全民渴求长生不老的酸奶销售狂潮。

酸奶狂潮席卷欧洲整整8年之后,最讽刺的事情发生了。1916年,梅契尼科夫死了,他只活了71岁。这和他描述的150岁、200岁,甚至2000岁简直天差地别。很多人开始怀疑他言论的真实性。

1917年,科学家重新做了调查,发现保加利亚人根本不长寿,保加利亚也没有长寿村,数据之所以高是因为这个国家里很多人的姓名是重复的。而心机婊梅契尼科夫把这些重名的人的寿命叠加了起来,通过这种方法捏造出了高寿命的假数据。
另外,吃乳酸菌、喝酸奶可以长寿完全是无稽之谈,最直观的例子就是那些从1904年开始吃乳酸菌药片的老年人寿命并没有任何提升。

1917年以后欧洲民众渐渐放下了喝酸奶的勺子,但是酸奶文化还是在流传了下来,当时的欧洲人普遍怀有这样的侥幸心理:喝酸奶虽然不能长寿,但至少还是有一点点好处的吧。

然而现实总是更加残酷,1942年,美国出现了第一家酸奶厂。在1942-1960年期间,美国奶企采取了与欧洲不同的销售策略,酸奶作为具有减肥、美白的保健品,在美国大行其道,引起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的注意。
1960年,FDA对酸奶做了严格的科学分析到最后发现,酸奶和乳酸菌并不具有减肥、美白、增强免疫力、抗衰老等效果,营养价值也有限,高脂酸奶中所含的脂肪和糖反而会增肥。
因此FDA下令规定从1962年开始,美国境内不允许出现任何宣传酸奶具有健康功效的广告。
阅读全文…

分类: 网海拾贝, 韦氏观察 标签:

我为什么提议英国把鸦片战争列入中学历史教纲?

2019年5月20日 没有评论

何越:近日我给英国教育大臣写了一封信,询问他会否考虑在中学历史教纲里增加对鸦片战争进行反思的内容。

作者:何越 为FT中文网撰稿

相形之下,虽然建立在人道主义基础上的英国已基本不可能再次发动侵略战争,但英国在道义上看起来仍然不是一位勇士:它仍未对这段历史做明确表态,甚至在躲避。此外,过去一百年来,侵略战争一直远离学生课堂,这很有可能导致过去一百年的英国选民和首相(包括现任首相)对侵略战争的历史都缺乏了解,甚至无知。

所以,鸦片战争是否会被列入教纲,反映的是英国政府是否愿意直面历史,以及是否愿意反省历史的态度。它是未来殖民战争(如英国与阿富汗、苏丹等国的战争等)能否被列入教纲的试金石。

如果英国能够成功将殖民战争列入教纲,它将为未来的超级大国做出示范和榜样,防止类似的侵略战争在本国及他国再度发生。

虽然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里也缺乏对外殖民战争的内容,但这不等于支持鸦片战争不被列入英国中学教纲的依据。在对本国黑暗历史反省的征途上,英国人可能比美国人走得早,道义上更有高度。

而在未来,如果每个超级大国都有勇气来面对自己过往的暴力,那将是世界的福祉,预示着一个缺乏统一政府的零散的国际社会正在朝着文明迈进。

问:这项提议是否会影响中英两国民众的往来?甚至是否会引发外交风波?

答:鉴于英国社会集体对鸦片战争的长期无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该议题可能很难受到英国媒体、民间和政府的重视。我已经做好了教育大臣搁置我的提议,甚至完全不予理会,不回复的准备。

但鸦片战争中受到侵略的一方——中国,反应比较难以预料。

从理论角度而言,我认为无论中国政府还是民间,对待此事的态度都可以更高明,避免落入爱国主义的狭隘情怀。简言之,应该有大国胸怀和高度。

不过从现实情况看,尽管这是英国内政问题,但鉴于鸦片战争长期以来被作为中国一个重大政治标签,中国民间对此议题预计将表现出高度关注,除了要求英国“正视历史”,还可能认为是“洗刷耻辱,扬眉吐气”的开始,甚至出现最令我担心的“愤青”反应。如果未来中国民间就此议题出现民意膨胀,中国政府必须做出反应的话,我建议中国可以超越鸦片战争,把自己置于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高度,即:为所有在大英帝国时代遭受侵略的国家代言,要求“将殖民战争列入英国中学教纲”,甚至可以要求英国首相为这些殖民战争道歉。

阅读全文…
分类: 韦氏观察 标签: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将在下月辞职

2019年3月6日 没有评论

(观察者网讯)据美国Buzzfeed News新闻网站当地时间3月5日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局长斯科特·戈特利布(Scott Gottlieb)将在下月辞职。

Buzzfeed News新闻网站报道截图

现年46岁的戈特利布于2017年5月宣誓就职,人们普遍认为他是一个安静而高效的领导者。他曾在布什第二任期内担任FDA副局长,有医生和公共卫生政策专家的背景,他的离职时间定在下个月。

特朗普通过推特也宣布了戈特利布将在下月辞职的消息,并称“他作为FDA局长做了非常出色的工作”。

特朗普推特截图

戈特利布在给FDA员工的一封信中解释说,他想花更多时间与家人在一起。FDA在Twitter上分享了这封信。“也许没有什么能让我离开这个角色,除了过去两年与家人分开、想念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的挑战,”他写道。他还感谢他们“在过去两年中做出的牺牲”。

戈特利布在他的辞职信中写道:“我很幸运,美国的总统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在这个科学飞速发展的时代领导这个杰出的团队。”

然后,他提到了他的标志性政策,从寻求降低与烟草使用有关的发病率,到应对青少年使用电子烟,到降低阿片类药物成瘾率,再到改善食品安全和追踪食源性疾病暴发。

戈特利布写道:“我们打击虚假的干细胞疗法、虚假的顺势疗法、不安全的医疗器械产品、向未成年人出售烟草、不安全的膳食补充剂以及卡痛(卡痛提取物常常用来阻止或缓解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的戒断症状,或者被用来降低对阿片类药物的依赖。由于卡痛叶的延缓戒断综合征作用,其也有一定的被滥用为毒品的风险。)。”

他还指出,FDA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批准了“创纪录数量”的仿制药、处方药和医疗器械。

据美国CNBC报道,他辞职的消息一传出,烟草股上涨。除了限制电子烟,他也提议采取措施应对不断上涨的药品价格,并严厉批评知名公司阻碍仿制药竞争。

分类: 网海拾贝 标签:

为什么华盛顿一直在向华为泼脏水?

2019年3月2日 没有评论

[翻译/观察者网马力] 作为华为公司的一名高层管理者.

我经常被人问到这个问题:美国为什么会对华为公司进行全面的打压(a full-scale assault)?美国人指控我们窃取技术和违反贸易制裁规定,并把我们基本上挡在了美国市场之外。美国副总统迈克·彭斯(Mike Pence)最近在北约谈到了“华为带来的威胁”;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Mike Pompeo)也对盟友们发出警告:使用华为电信设备将会使美国难以与他们“继续保持合作关系”。

本周二(2月26日),在全球电信行业的最大展会“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阿吉特·派(Ajit Pai)再次呼吁将华为排除在全球5G网络之外。

多年以来,华盛顿一直在向华为公司泼脏水。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在2012年的一份报告中就已经称华为是一个“威胁”。不过那些攻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温和的。而如今,美国已经搬出了“重型武器”,把华为描述成“对西方文明的威胁”。我们必须问问: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我相信,答案就在2013年被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曝光的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机密文件中。成立于1952年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是一个负责监听电子通讯、电话等通信活动的机构,目的在于收集情报并进行反情报活动。

被斯诺登曝光的文件得以让人们一窥美国国家安全局是如何“收集一切信息”(collect it all)的——全世界每个人每天发送的每一封电子邮件或拨打的每一个电话都可能成为其目标。那些被曝光的文件显示,美国国家安全局还与某些美国科技公司和电信运营商保持着“企业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使美国国家安全局能够访问“世界各地的高容量国际光缆、交换机和路由器”。

华为在全世界17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近一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但华为的总部在中国。这一点大大降低了美国国家安全局建立“企业合作关系”的可能性。如果美国国家安全局想通过修改路由器或交换机来进行监听活动,一家中国公司是不太可能与其进行合作的。这就是美国国家安全局曾入侵华为服务器的一个原因。“我们的许多监听目标是通过华为的产品进行通讯的,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利用那些华为产品”,美国国家安全局2010年的一份文件中这样写道。

很显然,华为产品在全球电信网络中使用得越多,美国国家安全局“收集一切信息”的难度就越大。换句话说,华为对美国随心所欲的监听活动造成了妨碍。这就是美国打击我们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与5G有关。这种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把从智能工厂到电网的一切接入网络。华为在过去10年里在5G研发上进行了大量投资,我们已经比竞争对手领先大约1年。对于那些准备在未来几个月里把移动通信系统升级到5G网络的国家来说,华为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如果美国通过把华为抹黑成“安全威胁”从而成功把我们阻挡在全球5G网络之外,那么它就能够保住想监听谁就监听谁的能力。而且如果能压制一家削弱美国在数字领域主导地位的公司,那么美国也能从中直接受益。此外,打压一家在5G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也将损害一些国家本来可以因早期推出5G网络而获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多项美国法律,包括《外国情报监视法案》(Foreign Intelligence Surveillance Act)、《存储通讯记录法案》(Stored Communications Act)及其修正案《云法案》(Cloud Act)都赋予美国政府强迫电信运营商为其全球监听计划提供协助的权力,只要在命令中说明这么做是为了开展反情报或反恐调查即可。

华盛顿已经意识到,在开发一项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技术方面美国已经落后。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华为才受到了如此的攻击。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对华为的攻击行为与安全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美国不过是在压制一个正在崛起的技术竞争对手。

(观察者网马力译自2019年2月27日英国《金融时报》网站)

分类: 韦氏观察 标签: